第112章 改头换面

用笔墨纸砚、刀枪剑戟维护着统治的合法性。

杨行秋想要反驳这种谬论办法有很多。

不如就用解放儒学试试。

“叔父所言劳心者,孰过于先王乎?尧和万邦,舜定四时,禹疏九河,有诸?”

曹硕听着杨行秋的话,没有表态。

上古三皇五帝的贡献是家喻户晓,当然没有人敢反对。

顾缨、陆梨、朱拯、张靳也没有意见。

“尧王天下,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禹勤勉沟洫,手足胼胝,过门不私。犹不为己忧,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

“圣人云,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望诸位慎虑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行秋借用孟子的话,讲出了另一套理论。

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一切形式的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都算在劳动之内,创造价值的劳动始终都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统一。

在劳动的过程中,脑力劳动具主导地位,体力劳动具从属地位,是脑力劳动实现的手段。

纯粹的脑力劳动和纯粹的体力劳动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是不存在的。

由于劳动的异质性,在不同的劳动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占比不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脑力劳动在生产活动中占比逐渐提升。

但无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比重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劳动的本质。

即,劳动者的劳动支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同作用,创造价值。

劳动价值论被杨行秋套上了先王之道,圣人之言的外衣,来到了公元4世纪的世界。

曹硕沉默不语。

顾缨、陆梨、朱拯、张靳四人互相对视,试图让对方先出言去反驳。

谁又敢去反驳圣贤的至理名言?

王贤在一旁听了很久。

尊师所言实为圣贤之教,然则……

明明是耳熟能详的话语,经他一解读就成了惊世骇俗的论断。

杨行秋看着一群人急得焦头烂额,强忍住笑意。

这大概就是。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