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学习之余,五明还和晓萍一起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带着儿子佳佳,和好朋友永洪一家去隆昌县周边参观隆昌石牌坊。
永洪告诉他们:“牌坊是中国古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忠孝节义等而设立的一种纪念性建筑,也可以用于分隔空间。在明清两代,牌坊非常盛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能够立起一座牌坊并非易事,它代表着皇权对个人功绩的认可。数百年来,中国各地曾经矗立过上万座牌坊,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都已损毁。尽管如此,现存的古牌坊仍然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数以千计。”
听了永洪的介绍,大家对这些古老的牌坊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目睹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并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永洪说:“提到牌坊,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安徽歙县的棠樾石牌坊群了,那里有七座牌坊整齐地排成一列,高高耸立在棠樾村进村的大路上。但其实在四川隆昌县,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十七座石牌坊呢!而且其中城区南关、北关两地更是集中留存了十一座石牌坊,可以说是全国古牌坊最集中的地方了。”
他接着说道:“通常情况下,这些牌坊能够保存下来,大部分原因是它们位于偏远的地方。然而隆昌的石牌坊却是个例外,现存的十七座牌坊中有十一座都集中在城区内的南关和北关两个地方。南关有六座,北关则有五座。而这南关和北关的名字,正是源于古时这里是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关卡。除了这十一座牌坊外,隆昌市境内还有另外六座牌坊。因此,隆昌也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
永洪说:“隆昌不仅牌坊多,而且每座牌坊旌表的人数也很多。一般来说,一座牌坊通常只旌表一个人,顶多也就是‘父子进士’、‘祖孙进士’这样的家族组合。但隆昌有好几座牌坊都很特别,比如南关的两座节孝总坊,其中一座旌表了 188 个人,另一座旌表了 164 个人。那密密麻麻的名字,简直就是中国牌坊的旌表之最!”
永洪接着说:“这里还有全国最集中的石牌坊群。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潮州牌坊街的牌坊数量更多且更为集中,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原本潮州确实有更多的石牌坊,然而不幸的是,在 1951 年的时候,潮州拆除了当时尚存的 19 座石牌坊。这真是让人感到惋惜啊!”
五明和晓萍带着儿子佳佳和永洪一家走进隆昌县城,他们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永洪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道:“你们知道吗?咱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四川隆昌市,这里可是有着‘三个之最’呢!首先,隆昌的牌坊最为集中,城区北关就有5座,南关还有6座,这两处相隔大约两公里,可以说是全国之最了!其次,旌表人数也是最多的,南关北关的11座牌坊中,有3座都是一坊旌表多人的总坊,3座牌坊总共旌表了357人,这数量简直惊人啊!最后,这里的牌坊种类也非常多,隆昌现存的17座牌坊里,有百岁坊、节孝坊、功德坊、德政坊、观赏坊等等,共有8种类型,真可谓是全国之最!”
听到这些,众人都不禁惊叹不已。五明和晓萍更是觉得不虚此行,能够让孩子佳佳了解到如此独特的历史文化。而佳佳则兴奋地拉着父母的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那些壮观的牌坊。
一行人沿着街道漫步,很快就来到了隆昌石牌坊群。这些牌坊高耸入云,雕刻精美,每一座都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五明和晓萍仔细阅读着牌坊上的铭文,为佳佳讲述着过去的岁月。佳佳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在参观完隆昌石牌坊后,五明一家人感慨万分。这次旅行不仅让他们领略了隆昌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决定以后要经常带佳佳出去走走,让他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感受历史的厚重。
五明和晓萍带着儿子佳佳和永洪一家来到南关,这里有6座牌坊。隆昌南关又名春牛坪,这里的6座牌坊都修建于清朝时期,时间跨度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分别是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湜百寿坊、节孝总坊(一)、节孝总坊(二)、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寿坊等。每一座牌坊都相隔约10米,排列整齐。
南关除了这些牌坊之外,还有其他的历史遗迹,比如“除暴安良”、“政通人和”、“憩棠留荫”等三通石碑,以及一座惜字塔。这些古迹见证了隆昌南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永洪给一行人介绍每个牌坊的概况:
南关-郭玉峦功德坊
郭玉峦功德坊,旌表郭玉峦乐善好施。郭玉峦是川南大族郭氏家族子孙,一辈子喜做善事,地方逐级呈报皇帝后,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旨建造了这座牌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