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舒承湜百寿坊
舒承湜百寿坊,是本地官绅市民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百岁老人舒承湜捐建的牌坊,舒承湜是隆昌李市镇人,五世同堂,在平均寿命40多岁的晚清,活过了100岁。牌坊上的“世上难逢”四字,还是四川总督丁宝桢的题字,也是隆昌牌坊群中题字级别最高的行政长官。
南关-节孝总坊(一)
节孝总坊(一),节孝总坊并列有两座,这座是为旌表188名节孝妇女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而建,这上面的妇女都没有名字,只有姓氏,一律是“XXX之妻X氏”,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青年丧夫守节,孝敬老人,慈养子女,善良勤俭,吃苦耐劳。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个个没有名字的姓氏,但每个姓氏后面都是一位寡妇孤独隐忍的一生。
南关-节孝总坊(二)
节孝总坊(二)外形和节孝总坊(一)几乎一模一样,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除了旌表的人数不同外,还有一个全国唯一,就是该坊旌表的164人里面,混进来了一位孝子,而且屈居于侧匾,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十分罕见,这座牌坊大概也是全国牌坊中唯一的男女同坊。
南关-李吉寿德政坊
李吉寿德政坊,旌表隆昌知县李吉寿的德政,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建造,当时洪秀全已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隆昌虽然尚未波及,但乘机作乱的匪患扰民害民事件时有发生,李吉寿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安民措施,深受县民称颂。
南关-觉罗国欢德寿坊
觉罗国欢德寿坊,这座牌坊是为了颂扬隆昌历史上唯一一位的皇族知县,满族人爱新觉罗国欢的德政,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造,这是一座辨识度极高的牌坊,因为顶端有一站立撒尿的双面公猴,所以俗名也叫“猴子牌坊”,据说意思是“公侯百代”,寓意“封侯挂玉印”,表达对知县的良好颂祝福。
离南关大概2公里外的隆昌北关,还藏着5座有故事的牌坊。
五明一行人来到隆昌北关,北关牌坊群分散在山坡上,有禹王宫山门坊、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等5座牌坊,和“锄莠安良”碑刻一通。
永洪也依次给五明一行人介绍:
关-禹王宫山门坊
禹王宫山门坊,始建于清乾隆初年(1736年),重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一座单面牌坊,原本是禹王庙的山门,如今就位于隆昌二中旁边,也是隆昌牌坊里面最精美的一座。
禹王宫山门坊有“三绝”:一是围绕“禹庙”二字有九条龙,九龙匾是隆昌牌坊中级别最高的,在全国石牌坊中也十分罕见。二是“蜀楚承灵”4个字是从右到左书写,这比“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改变书写格式还早了52年,在全国石牌坊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三是牌坊上“三英战吕布”的雕刻中,少了主角之一的关云长,变成了刘备、张飞战吕布。
北关-牛树梅德政坊
除了禹王宫山门坊外,北关的其它4座牌坊并排位于古驿道上,相距10余米,第一座是牛树梅德政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牛树德是甘肃人,任职隆昌知县期间政绩卓越,受到百姓拥戴,后迁升四川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