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最近偶然听闻在隆昌县的李市镇存在着一座名为杨柳桥的古老桥梁,这座桥竟然已有两百余年的悠久历史!这一消息令他心生向往,于是决定趁着这个星期天的闲暇时光,与好友晓萍一同携带着可爱的儿子佳佳前去探寻一番。不仅如此,他们还热情地邀请了永洪一家人共同前往李市镇领略杨柳桥的独特魅力。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五明一行人早早便开始了这次充满期待的旅程。他们先是迈着轻快的步伐徒步走到了石燕桥镇的成渝公路旁,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到达公路后,他们稍作等待,很快便迎来了一辆从隆昌开往荣昌的班车。大家兴高采烈地上车落座,满心欢喜地憧憬着即将见到的那座神秘而古老的杨柳桥。随着车辆缓缓前行,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永洪面色凝重地说道:“那李市镇啊,就坐落在咱们隆昌县的东南部。从这儿去城区呢,大概得走 15 公里才能抵达。整个镇子的幅员面积可有足足 20 平方公里!”他顿了顿,接着道,“而且这李市镇东边还和荣昌县的安富镇紧紧相邻,边界处犬牙交错,交流也颇为频繁。”
永洪缓了口气后又讲道:“说起李市镇的三合村,那里有条小河可是相当特别。这条小河的源头就在隆昌县石燕桥镇的油房山水口村北部,它一路蜿蜒曲折、迤逦向南流淌着。穿过了一片片田野和村庄,最终流经三合村的时候,便浩浩荡荡地注入了泸县嘉明镇的九曲河之中。”
此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五明一行人沿着乡间小道缓缓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座名为杨柳桥的地方。这座桥横跨在小河之上,桥身虽然略显陈旧,但却透着一种古朴而厚重的气息。桥下河水潺潺流动,水波荡漾间倒映出岸边依依的垂柳和蓝天白云。
永洪一脸感慨地说道:“遥想一百多年以前呐,那时候的三合村段河水可谓是清澈幽静,宛如一面碧绿的镜子,静静地流淌着。河流的两岸呢,则是绿柳成行,那些柔软的柳枝随风摇曳,轻轻拂过水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描绘出的一幅美丽画卷,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也正因如此,咱们当地的乡人都亲切地称呼这条河为柳河。”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而连接着那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驿道的杨柳桥,恰好就横跨在这柳河之上,稳稳当当地营造于一处石滩之中。说其这座桥啊,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像《蜀鉴》还有《资治通鉴》等等,经过一番严谨的考证之后发现,早在两千三百多年之前,此处应该就已经有桥梁存在啦!只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时究竟是木桥还是石桥,如今已难以确切知晓,就连它最初的桥名都无从考证喽。”
永洪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有所不知,据那重建杨柳桥碑记所记载,这座桥梁得以重建乃是在清代乾隆四十七年之时(即公元 1782 年)。然而,关于这旧桥最初建成的确切时期却无从知晓了。想当年,旧桥不仅狭窄异常,而且其右岸已然呈现出摇摇欲坠之势。更为关键的是,此处与荣昌县交界相连,乃是通往川东各州府县的必经之路,甚至还能远抵荆襄之地。正因如此,每日里来来往往的行人旅客、军队邮差可谓是络绎不绝;那些从事工商业的人士以及奔走忙碌的小卒们也是如潮水般川流不息。面对这般景象,当地德高望重的士绅名流梁清远先生率领着他的子子孙孙挺身而出,发出倡议,号召众人共同集资来改建这座新桥。从前期的筹备工作开始,一直到最终新桥落成,前前后后竟然耗费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光阴呐!”
五明远远地就瞧见了那座气势恢宏的杨柳桥。这座桥横跨于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之上,其长度足足有 20 米,宽度大 2.45 米,高度则约为 1.8 米。桥下设有六个坚固无比的青石桥墩,它们分层纵向叠砌而成,宛如一座精美的建筑艺术品。
这些桥墩头部均朝向水流的上游方向,并被精心凿刻成尖锐的形状,仿佛是一把把锋利的宝剑,能够有效地劈开湍急的水流,从而遏制住水势,大大减少了河水对桥梁的冲击力。每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均匀分布着 2.33 米的间隔。而桥墩最上面的一层条石更是独具匠心,呈“凹”字形设计。这长长的“凹”口之中,稳稳地镶嵌着三块巨大的石头,共同支撑起了整座桥梁的桥面。
整个桥面有多大 21 块石板铺设而成。每一块石板都有着严格的尺寸标准,长度大约为 2.99 米,宽度约为 0.81 米,厚度则约为 0.54 米。如此精准的规格使得桥面平整如镜,行人走在上面平稳又安心。可惜的是,历经岁月沧桑,桥栏已经毁坏,但那些雕刻精美的石兽却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当我们以一种细致入微的目光去审视时,便能察觉到那座桥梁东边的 3 个桥墩呈现出一种朴素无华的面貌,它们宛如素颜出镜一般,未曾被任何精美的雕刻装饰所点缀,就那样静静地伫立在由石头构成的河滩之上。这座桥上原本设有栏杆,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那些栏杆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些孤零零的砫孔遗留在那里。这些砫孔高度越大 3.5 米,粗略估计其总面积大约为 122 平方米左右。而整座桥梁横跨的距离则为 3.1 米,曾经用于防护和美观的桥栏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桥的东面石墩之上,还精心雕琢着龙、狮、象这三种形态各异的圆雕镇桥兽,总数共计 6 个,但可惜的是,由于历经风雨侵蚀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镇桥兽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让人不禁心生惋惜之情。
小主,
五明站在远处,目光被那座桥墩上的狮子深深吸引住了。这只狮子竟然是由一整块凹形青石雕凿而成,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他走近仔细端详起来,发现这尊狮子从头到尾总长竟达 4.33 米,其中头部就长达 1.25 米。它高大 1.54 米,宽度也有 0.6 米。只见狮子的头顶精心雕刻着五个卷毛髻,仿佛迎风飘动一般栩栩如生。而其余的鬃鬣和毛发则被巧妙地刻成了 S 形的纹饰,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给人一种炽热而威严的感觉。
再看那两只硕大的耳朵,左右对称,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狮子的威武形象。一双怒目圆睁,宽阔的大口张开着,露出巨大的牙齿和锋利的獠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充分展现出其威猛无比的气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狮子口中镂空雕琢着一颗圆润的宝珠,能够自由滚动,灵动非凡。它口中还衔着一条绶带,带上浅浅地雕刻着云雷纹图案,相互交织缠绕在其左右两只脚旁。右边的脚上清晰可见四只爪子紧紧抓住一个绣球,这显然暗示着此乃一只雄狮。
左边的绶带一直延伸到脚部,并在下边刻成了精致的带结,线条流畅自然,毫无违和之感。狮子的项下刻着两只小巧玲珑的铃铛,系于项带之上,微风拂过,似乎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铃声。而尾巴部分,则浅浅地雕刻着卷曲的毛发,甚至连股沟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其后足仅仅雕刻了一只爪子,但却显得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