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生活的波折与希望交织
京城的夏天,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将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街边的柳树像是被抽去了筋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枝条,每一片叶子都蔫蔫地耷拉着,仿佛在酷热中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树上的蝉儿扯着嗓子拼命鸣叫,那此起彼伏的聒噪声,听起来更像是在声声抱怨这难耐的暑气,让人心烦意乱。
在傻柱和娄晓娥的餐厅里,两人正为夏季特色菜品的推出忙得脚不沾地。娄晓娥坐在餐厅角落的一张桌子前,桌上铺满了画纸和彩笔,她正全神贯注地设计着新菜品的宣传海报。她笔下的凉拌黄瓜,翠绿的黄瓜块被晶莹的酱汁包裹着,上面还点缀着些许鲜红的辣椒和嫩绿的香菜,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冒着冷气的绿豆汤,盛在精致的青花瓷碗里,袅袅的冷气仿佛能驱散空气中的燥热。整个海报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十分诱人。
傻柱则在热气腾腾的厨房中,像一位专注的艺术家,反复调试着菜品的口味。他拿起一根新鲜的黄瓜,“啪” 的一声用力拍碎,黄瓜清脆的断裂声在厨房里格外响亮。随后,他熟练地加入蒜末、生抽、香醋和少许白糖,拿起筷子快速搅拌均匀。刹那间,那清爽的香气伴随着丝丝凉意,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给这酷热的夏日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清新。
然而,就在他们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时,附近新开了一家餐厅,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憧憬。那家店推出的夏季菜品与他们的极为相似,凉拌黄瓜、绿豆汤等一应俱全,而且价格还略低一些。这突如其来的竞争,让傻柱和娄晓娥的餐厅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原本每到饭点就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餐厅,如今客人明显少了许多,显得冷冷清清。
傻柱站在餐厅门口,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心急如焚,忍不住嘟囔道:“这可咋办?那家店一来,咱的客人都被抢走了。咱这辛苦准备的,可不能就这么白费了啊。” 娄晓娥也皱起了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但她很快镇定下来,沉思片刻后说:“咱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干等着客人回来。得想个办法突出咱们的特色,把客人吸引回来。”
两人关起门来,仔细商量对策。最终决定在菜品的品质和服务上下足功夫。傻柱自此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抹黑出门,奔赴京城最大的菜市场。在嘈杂喧闹、人来人往的菜市场里,他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仔细挑选着最新鲜、最优质的黄瓜和绿豆。他拿起一根黄瓜,轻轻掐一下,感受它的脆嫩程度;抓起一把绿豆,仔细观察颗粒是否饱满。
不仅如此,他还在凉拌黄瓜中加入了一些独特的香料,这是他偶然间从一位老厨师那里学来的秘方,经过反复试验,让菜品的味道更加独特,层次更加丰富。娄晓娥则把精力放在了员工培训上,她把服务员们召集在一起,耐心地教导他们如何热情周到地服务每一位顾客。从微笑的标准、说话的语气,到上菜的姿势、应对顾客需求的技巧,她都一一详细讲解。她还推出了一些贴心的服务,比如为顾客提供免费的解暑凉茶,在顾客进门时递上一块温热的毛巾擦手。
四合院这边,夏日的夜晚闷热难耐,大家开始计划举办一场夏季纳凉晚会,让大伙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驱散这夏日的烦躁。易中海像往常一样,站在院子中央,清了清嗓子,扯着嗓门喊道:“大伙都来啦,咱今天商量商量办个纳凉晚会的事儿。” 众人很快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现场气氛热烈。
秦淮茹笑着提议:“我看啊,就在院子中间搭个舞台,再表演一些节目,唱歌、跳舞啥的,肯定热闹。大家聚在一起,既能凉快凉快,又能乐呵乐呵。” 这个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大家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但在舞台搭建的位置上,却产生了分歧。
刘海中摸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我觉得应该把舞台搭在院子的东边,东边比较空旷,地方宽敞,方便搭建,而且离西边住户远,不会影响到西边住户的休息。” 阎解成一听,立刻反驳道:“二大爷,您这可就考虑得不周全了。东边靠近街道,人来人往的,噪音大,到时候表演节目,肯定会吵到外面的人。我觉得搭在西边比较合适,西边安静,也不影响交通。”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争论得面红耳赤,脖子都涨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