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六个人热火朝天的包起了饺子。
庄然剁肉馅,叶宵和面,乔凉劈柴生火,庄妤洗菜,庄沫沫剥蒜。大家各自分工,原本清冷的屋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只是这小小的厨房也显得越发拥挤了,大家偶尔转身、走动时,还得小心避让着,以免撞到彼此。
庄然站在案板前,双手各持一把菜刀,随着当当当的声音不断传来,原本一大块红白相间的肉,在他这般利落又有力的剁击下,渐渐变成了细腻均匀、泛着油光的碎肉糜。
和面的叶宵微微偏过头,目光越过忙碌的众人,落在那堆肉糜上,“差不多了,再碎就不好吃了。”
庄然停下剁馅的动作,用刀把粘成一团的肉糜铲到一个不锈钢的盆里。
接着,他抬起头,目光在墙壁的挂钩上搜寻了一番,很快,伸手拿下另一个薄薄的方形菜板。
“这个是用来切菜的?”他手里举着菜板,高声问叶宵。
叶宵抬头看了一眼,肯定的说:“对!”
此时,庄妤已经利落地把白菜洗好了,她站在厨房一角,一把木椅子上放了一个大号的搪瓷盆,这是她的临时洗菜区。庄妤双手捧着水灵灵的白菜,轻轻晃了晃,水珠便簌簌地落回水盆里,发出清脆的“滴答”声。她把洗好的白菜摆在菜板上,庄然又开始剁青菜。
白菜、蘑菇、酸菜还有大葱,依次剁碎末装进不同的盆里,至此他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剩下的可就看叶宵的了,毕竟调馅是个十足的经验活,虽说大致就是蔬菜和肉馅两部分的搭配,可这里面的门道,除了叶宵,在场的五个人谁也说不清。
毕竟,只有叶宵还算半个北方人。
叶宵其实也没有实操过包饺子的事情,但她的祖母可是个做面食的行家。从小在她身边长大,饺子包子这些带馅的面食她也是没少吃。耳濡目染的,叶宵也知道,肉馅是决定饺子馅好不好吃的基础和核心。肉馅做的好吃了,不管你加什么菜,也许它和出来味道没有很惊艳,但至少不会难吃。
叶宵搜寻着脑海里关于祖母包饺子的记忆。这个佝偻的老太太总有她自己的独门诀窍和配方。
肉馅要想不柴,要加水。可不是普通的白开水,而是葱姜水才行。既能去掉肉里那股腥味,又能让肉馅的口感保持鲜嫩多汁。葱姜水就是泡过的葱姜的开水,用一个碗,将葱段姜片花椒粒放进去,冲入开水,等调料味泡出来,开水也就变凉了。
这时候,就要把葱姜水分几次打入到肉馅里了。
叶宵拿起筷子插入肉馅中,然后顺着一个方向开始搅拌。每打入一次水,她就用力地搅拌一会儿,筷子与肉馅碰撞,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肉馅在搅拌下逐渐变得粘稠起来,原本松散的肉糜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开始紧紧地抱团,变得越来越有韧性。叶宵一边搅拌,一边不时用筷子挑起肉馅查看状态,当它们像一团腻糊一样,就算完成了。
叶宵从柜子里拿出酱油和盐罐子,凭感觉放了些酱油和盐,待搅拌均匀后,她伸出手指,轻轻蘸了一点馅料,放到舌尖上尝了尝咸淡,咸鲜的味道在味蕾上散开,带着一点生肉的味道,她微微眯起眼睛,细细品味感受,又觉得咸味差点,她加了些酱油进去尝了尝,觉得正合适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完成到这一步,饺子馅的基础——肉馅部分已经完成了。
今天的饺子包了两种馅料。一种是酸菜猪肉的,另一种是白菜蘑菇猪肉的。
叶宵把肉馅分成两个盆装,分别加入了白菜蘑菇和酸菜,又倒了些油进去搅拌好。两种馅料各有各的特色,酸菜猪肉馅酸香醇厚又质朴;相比之下,白菜蘑菇猪肉馅因为羊肚菌和鲜白菜的加入而多了些鲜美和清新。
叶宵把饺子馅和面盆都端进屋里,厨房太小了,几个人在这儿转来转去的,都快没地方下脚了,包饺子的工作还是得在宽敞些的炕桌上进行。
众人纷纷洗净了手,围坐在炕桌四周,眼巴巴看着叶宵熟练地将一块面团揉成一个蛇一样的圆条。一手拎着“面蛇”,一手飞快动作,将一块块面就从“面蛇”上扯下来,成了一个个均匀的小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