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李自成部下十八名好汉之一,郝摇旗有勇有谋;再加上李岩在军中的威信与为人,众兵将统一了思想,坚定地支持司徒绪这个小主子。同时司徒信独自一人去寻找高桂英希望能联合抗清。
而得知郝摇旗所部已拥司徒绪为主的高桂英,想到李岩之死、红娘子下落不明,无论如何也不想去拥立司徒绪。但她深知是李自成对不起李岩,同为抗清队伍,她让手下兵马自主去留。李岩的旧部以及敬服李岩的将士有十万人愿意归属徒家军。高桂英放这十万人离开,带领其余人马直奔南明而去。
司徒信带回的十万人马加上郝摇旗的十万人马整合在一起组成二十万的李家军开始了抗清之路。
师出有名,加上人心所向,队伍在三年内达到百万。越来越多的能人志士投奔到李家军,共同抗清。
华夏大地本就是汉家天下,以二十万八旗子弟入关的清军在所有汉人的觉醒下就不够看了:顺治依然在北京登基,多尔衮也曾所向披靡。但在滚雪球般壮大的李家军的顽强抗击下最终兵败撤出北京。
十五年后,即1661年,李家军将清军一直赶出东北境内,赶至蒙古大漠,清朝就此告别这个世界的历史舞台,提前谢幕消失在这个时空中。同年9月,28岁的司徒绪登基为帝。
这之前,在一次大战中,司徒信为救徒绪战死沙场。而司徒信无后人,为此,司徒绪登基后为报答司徒信的追随之情及救命之恩,不改其姓,仍姓司徒。
且大事将定之前,司徒绪曾到无量禅寺再一次见到了方丈大师,谈到称帝一事,大师曾言:你若登基,必取“土”字,谐音即可。要保王朝长久,五行护国不能变,且记且记。
这两个原因致使司徒绪登基后不再改姓名。
“回忆”至此,云天明更加不安了,为什么?为什么历史会有如此大的出入?难道穿到了另一个平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