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与王守仁论周秦汉制度(下)

所以,在一个明显不可能长出这样花的土地,长出了别样的果子,就需要让生灵吃了它,再带着它去播种。

这是植物的传播种子的方式。

如果是朕,好吃了,果子就拿回来种。自己的土地长出来了,不见得能长出之前的模样,毕竟南橘北枳嘛。

结果只有品尝了才知道滋味。

种子只是你品尝出滋味之后,选择留或者不留的选择。

第二轮的播种,才是验证。

适合的留下,难吃的刨除。

然后再根据现实的需要,改善光照、改良土壤、培育新的种子。

就这么一代代的照料,一代代的培育。

三代、四代,五代……百代,千代,万代。

事实证明,三皇的会盟,五帝的禅让,演化出了夏代。

夏代之中穿插了各族的习俗、祭祀,然后商代在消灭夏桀的过程,或许是野蛮求活的过程。甚至禅让这个不符合逻辑的制度,都是周公编纂的。

但那又如何?不重要。

重要的是,周制解决了商人的血腥恐怖祭祀的,或者说周制解决了上个时代不给人尊严、体面的问题。

将周礼,或者说一个共同的思想,框住了天下人,让天下人都信了,周礼梦,礼运于天下,大同与天下,一个天下的概念。

周制,奠定了秦国的统一,因为没有周,就不会有天下这个概念,也就不会有天子和皇帝统合。

秦的功绩,在于解决了周制着重于思想而没有解决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的问题。

秦给后世之君都打了一个榜样,只要中央集权帝制能推行下去,四海通风,八荒归一,就不是一个梦。

因为,始皇帝做到了。

就连朕这个皇帝称号,都是他留下来的。

之后是汉代的补充,尤其是儒家入门,解决了秦制的润滑问题,也留下了天命这个后门。

无道、无德,正式被拉上世人视野。

你酒池肉林,你就是无德,你靡靡之音,就是无德,你杀害忠臣良将,你就是无道。

无道无德,那就会有反你。

但朕还是那句话,但凡天子无德而被推翻,必然是失去了控制。

社会动乱频发,土地兼并,民不聊生,于是社会开始洗牌。

最上边的皇帝要干掉,不干掉他,怎么解决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中高层的人,要么战队,要么亲自下场,最后一个最强、最会联合小地主的人,组建新团队逐鹿中原。

功成之后,就开始暗戳戳削大地主。

杀功臣,最为简单粗暴有效。”

朱厚照的话,让王守仁整个人冷汗涔涔:“陛下,此言还是……”

“放心,朕也给自己留后门。削大地主的原因很简单,给后来之人,留下上升的空间。社会不流动,就会重蹈覆辙。况且,大地主再把华夏人逼成蛮夷,皇帝作为华夏万民的君主,如父母,岂能不除大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