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与国民,共天下呢!”
朱厚照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写这篇文章的核心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说一下,周制、秦制、汉制之间的传承关系,而是再为了新的周礼“明制”作铺垫。
朱厚照要把君主塑造成国民的“神”,要把君主从行政上“虚化”,将君主变成“国”的象征。
否则他费劲巴拉的重启“宗周分封”还是实权给分封又是为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周制重启,往域外出现“秦制”的可能,用“秦制”威慑“明制”。
“所谓,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君主可以让出行政权,但绝对不能让出军权,因为军权用来稳固江山。
民可以让出行政权,但绝对不能让出监督权,因为这个是用来杜绝官吏乱政的。
君与民同为国家。
国家的兴盛与否,就是天下人的“天命”。
“天命”不是君主一个人简单就能左右的,如果民也不为国,那么这个国就没有天命。
皇帝存在的意义,就是与国民,一起压制中间官吏,不让他们吃了本来属于所有人的利益。
守仁啊。你觉得这套明制,如何?”
王守仁长揖,无话可说。
因为,找不到反驳点。
“缺点还是有不少的。”朱厚照淡淡一笑,“你也不必谨慎,就当是你的课题了,有空与你的徒子徒孙们讲讲,交流交流。
想要将国民一体,就必须厘清,上上下下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而想要厘清这个权利和义务,就需要开智,给国民开智。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除了开智,就是需要弥合思想,制定纲领,以纲领作为新的信仰,给朕设计的礼,打上思想的钢印。
世界在变,人心也在变,道德也自然而然的在变。
但有些东西不能变。
比如,生产资料必须想办法公有,尤其是粮食这个要命的东西,必须保证生产的同时,也保证天下人都能吃饱。
朕之前说要尝试做一场试验。
想了半天,朕想到了一个名字叫做——大同国家主义。
大明自朕之后,如果扛不住变革的惯性而亡,那也算是留下了火种给后世。
至少,这个种子得种下。
长出来甜不甜,就留待吃得到的人吧。”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