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凌云志·群策群力(三)

兆佳·德成恍然大悟,接过话茬,“而在京之人,则要联合各方,掀起推行海运之举。届时,地方河务整顿、开辟海运双管齐下,便能事半功倍。河务之所以糜烂,在于河运的独特性,以及相关的利益集团过于庞大。皇上视之为鸡肋,无非是河运堵塞频频、耗费巨大,但又不好处理——糜烂严重腐败裹挟了所有,各方参与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海运一开,河运的地位就会下降,无论背后的利益集团愿不愿意,都必须要做出让步,不能再糜烂下去——国库每年如此庞大修整河道的支出,皇上不可能不放在心上。有了更便捷、成本更比、来往更便利的海运,河务若还是一如既往,自逃不过被取缔的下场。不想被取缔,要么抨击海运,打垮海运,要么乖乖让步。”

“但皇上素来讲究制衡之道,河运也好,海运也好,都不会被一棍子打死,最大的可能就是河运、海运互相制衡,即我等,与河务背后的利益集团,相互争斗、相互制衡、相互共存。”齐方起两眼放光,侃侃而谈。

经此一遭,他已然看透了海运这枚筹码的价值,更有了打动师父王士祯为海运站台的自信。

海运发不发展的起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海运这一招,整顿河务便有了凭借。

辉发那拉·诺岷沉默了片刻,喟然一叹,“河运也好,海运也好,根本在于漕运制度。我大清的漕运制度,已然烂到了骨子里。前朝就曾推行海运,也曾有过隆庆中兴,然而,高拱被驱逐,张居正死后,更是人去政息,当真是……”

“唉,咱们这一次,不鸣则已,一鸣便要惊人,要让朝野上下明白,不必一定以运济漕,漕运还可以选择走海路,有了海路,河运便不再是某些人肆意捞钱的禁脔。只要咱们拉拢的人足够多,便可打破利益集团的梗阻,彻底结束是河运还是海运旷日争论!”

“阿克墩、诺岷,你们见地深啊,把住了要点;玉圭,德成,你们还差了点,当继续开拓眼界,丰富阅历。”宜修听着他们的话很是欣慰,不愧是她看中的人,真真是一点就透,将来有他们辅佐,我儿弘晖一定能让大清龙旗横行四方!

“你们看得透,但还不够全。吃漕运的人太多,都是贪污犯,莫说大清建国至今,便是前朝,也没有一个真正清廉正直的河道总督,更没有哪一个河道官员会把剩下的河工银奏缴还朝(户部可以瓜分到十分之三的浮冒虚报银两)。皇上不清楚朝廷每年花费五六百万两白银维护河工,却没有收到成效吗?他不知道,遇有水患,河官就知道捞银子吗?不知道河运贪污有无数官吏,无分上下,皆寄生其中吗?”

“这么跟你们说吧,老爷子什么都清楚。不止他清楚,满朝文武也知道这里头的腌臜事儿!可为什么听之任之呢?那是因为河务太脏了,脏到轻易不可出手触碰!前些年,四爷裹挟了整个江南官场也只敢打杀河工、驱逐河道官员,而河道总督府却不能动。因为一动,就会迎来层出不穷的弹劾、攻讦、打压、暗害!”

“所以,仅仅凭借海运,是不可能打动上头那位老爷子的。”宜修指了指天,又看向满脸难色的几人,适当安抚道:“每年依靠漕运为产业的人员高达数百万,其中的油水更是丰厚,而一旦海运,这些人就得失业。所以,饶是坐拥天下的皇上,也不敢轻易冒险推行海运。不过,自古利益动人心,当利益足够大,大到足以覆盖整个大清朝,额……不用整个,只要四分之一的朝堂众人动心,不用你们提,也会有人主动为海运开路的。”